close
今天上網找尋資料時,
無意間發現關於台中「惠來里遺址」的討論,
這讓我想起,它剛被發現、進行發掘時,
以前老闆曾帶我們這些助理參觀,
當時只有遠遠地看著惠來寶寶(就是“小來”),
聽著老闆解說,
但是講了什麼,我忘了,
只記得“俯身葬“是中部地區特有的墓葬方式……
因台中市少有史前遺址,
所以惠來里遺址更形珍貴,
不過由於位在七期重劃區,
牽扯太多利益,產生遺址保留與否的爭議……
有時候會覺得台灣人對於史蹟文物的保存有些漠然,
更何況是陌生的史前文化,
如果不是曾經從事相關工作,
我大概也不會注意到這個領域的東西吧!
用以前老闆說過的話,
引申惠來里遺址的重要性:
「一座偉大的城市要有自己的城市歷史,
而惠來遺址是我們已知最能代表台中市歷史的開端。」
既然稱為重劃區,又有文化遺址的出土,
或許可以規劃一個文化專區,
來讓大家了解台中的歷史文化,
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住宅及商業大樓……
讓台中多一點文化吧!!



台中市惠來里遺址群

何傳坤/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一般而言,台中市的歷史紀錄大多從1662年開始紀錄,亦即刻板印象中認為台中市在明朝時尚未開發,偶見平埔族人,最早被開發的地方是犁頭店。目前惠來里遺址能提供充分的證據讓台中市的歷史向前推進2000年,告訴民眾台中市是一座擁有4000年歷史城市,在4000年前就已經有牛罵頭文化人在台中建立村落。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經過三年來小規劃試掘的結果對遺址的重要性有以下的看法:

(1)文化期相的代表性

惠來里遺址是目前台中盆地發現的繩紋陶文化期相的遺址中,最能展現此一文化期相特徵的遺址,因為1929年森丑之助發現的台中神社(公園)遺址已被破壞,軍功公墓遺址也被公墓嚴重破壞。事實上,由於都市開發迅速,因此在台中市發現遺址極不容易。惠來里遺址出土的陶器,其器型、口緣、圈足型式及紋飾均具牛罵頭文化的特色;石器的種類也相近。此外惠來遺址在市府144號抵費地保存情況相當好,目前已知至少有牛罵頭及番仔園文化,而且出現十七具完整的俯身葬式孩童及成人人骨,若能進行現地保留其價值相對增高。

(2)考古學術史的地位

1970年代「濁大計劃」調查及試掘大肚、八卦台地重要的考古遺址及近幾年的普查計劃發現,牛罵頭文化遺址分佈的地形大多在台中盆地周緣的海岸階地、低位河階以及盆地邊緣地勢較高的地區,到了晚期並向河流中游丘陵山地地區分布。雖然自30多年前考古學者即開始調查中部地區,但對台中盆地、大肚台地間如何互動等許多問題尚待釐清,這次惠來里遺址挖掘出土灰坑中大量獸骨等許多資料對瞭解古生態環境相關訊息、文化內涵及時空分佈具特殊意義,因此在學術研究上具重要性。

(3)遺址出現頻率

張光直(1969)認為中部地區史前文化層序以牛罵頭文化最早,惠來里遺址繩紋紅陶文化的珍貴性在於它出現少、年代早且尚未完全破壞,是在台中市最珍貴的土地七期重劃區中,不能再生的文化資產,一旦受到破壞就永遠不可復得。

(4)類型的特殊性

惠來里遺址是居住型遺址,因此出現灰坑、柱洞、獸骨及墓葬區等顯示當時是大型聚落,惠來里遺址分佈在筏子溪附近,應依賴河域食物來源,可惜沒有網墜的發現,大量的石器製造工具、石材、石錘相伴出土,顯示工具的製造是在聚落內進行,由生產工具如石刀的出現,推測台中盆地附近早期是以農耕為主要的生業型態,並以漁獵採集為輔。其中最令人注目的出土物是石材來自花蓮的蛇紋岩製錛鑿型器,也說明當時繩紋陶人與東部地區的居民有互動關係。

(5)遺址面積大小

遺址分佈範圍是採用遺物、遺跡的連續出現來界定,此次惠來里發現遺物遺跡的範圍,東到文心路,西至安和路之間,其中河南路西側繩紋陶文化層堆積相當厚,惠文三街文化層較薄、陶片零星出土。市府144號抵費地有繩紋陶與灰黑陶兩層文化,古根漢預定地有營埔層文化,另外在中港路與朝富路交口的和欣客運停車場未舖水泥前,也發現有繩紋陶。推測由於受到人為開發因素的影響,其實相當大的範圍早期已被擾亂破壞,目前初步估計惠來里遺址群範圍至少150,000平方公尺。東從文心路、西至安和路,北從台中港路、南至市政南二路,範圍內均出現陶片,經過科博館採土器鑽探及二梯次的挖掘,陶片密集區域在河南路往南方向。

(6)文化層的多寡

惠來里遺址群碳十四及熱釋光的年代及文化內涵顯示至少包括牛罵頭、營埔及番仔園三層文化。

(7)文化層堆積的厚度

由於惠來里遺址在河南路地點發現的文化層堆積相當厚可達60公分以上,顯示出當時聚落內人口眾多而且定居較久。文化層堆積厚的遺址,不但有可能提供人們長時間生活方式及其變化的資料,而且也有助於有關遺址形成過程的研究。

(8)保存狀況

惠來里遺址目前在私有地如衣蝶百貨、惠文三街、七街都已遭興建透天豪宅破壞,市府144號抵費地下有兩層文化保存狀況佳,古根漢預定地15、16及41號地也發現營埔文化層,若能全面開挖將能研究遺址間的文化傳承及脈絡關係。

(9)社教展示的合適性

台灣教育體系中「國小社會科」和「國中認識台灣歷史篇」,都有考古遺址部分,期待透過教育的推行可以讓下一代的主人翁更瞭解這塊土地居住過的人群。台中市的教師們一直沒有機會針對課本上的繩紋紅陶、灰黑陶文化實際做鄉土教學,如果惠來里遺址能保存展示並發揮社教功能,配合附近新市政中心,將會使台中市民對「文化城」有重新的體驗。

目前惠來里遺址因人力及經費問題尚難以考古學大規模的平面發掘法揭露史前文化聚落的全貌。在台中市市府144號抵費地保存情況相當好,且至少有二層文化,因此若能先指定為市級古蹟再進行局部現地保留,其文化期相的代表性對文化資產保存及鄉土教育具有極正面的意義。若未來能規劃為現址博物館,更可展示揭露的考古現象及遺跡的精華,並完整保留核心部分做現場發掘展示。

相關網站:http://www.nmns.edu.tw/New/Exhibits/92/oldsite/more1_1.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ngyun123 的頭像
    ningyun123

    小蠻牛+愛酷蛇=幸福滿滿

    ningyun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