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閒來無事,
拿起「生蕃行腳」來閱讀,
(其實很久以前就開始看,到現在還沒看完)
這本書原著為森丑之助(應該算是他報告的選集),
由楊南郡譯註。
第一次知道“森丑之助”這個名字,
是在王家祥「拉馬達仙仙與拉荷阿雷」一書,
故事中描述布農族老人將陳舊的日記本交給年輕的人類學家,
裡面是一位歸化布農族的日本人類學者對布農英雄抗日偉蹟的記載,
而這一位歸化布農族的人類學者即森丑之助……
因為之前考古工作的關係,
為了搜尋原住民的相關資料,
讓我知道當時的一些日本學者,如鳥居龍藏、伊能嘉矩……等,
森丑之助也是其中一個,
當時他深入台灣山林探險調查,
對原住民有相當的了解,
鳥居龍藏稱他為「台灣蕃界調查第一人」,
楊南郡對森丑之助傳奇的一生有動人描述,並說:
「日本時代初期,台灣人類學調查三傑,各有其不同性格:
鳥居龍藏的狂、伊能嘉矩的狷、森丑之助的執,
造就他們不同的學術成就。」
森丑之助的“執“使他可以拋棄一切,
全心投入調查工作,因此調查成果輝煌,
也因他的執~~
由於他「蕃人樂園」的夢想未能實現,
又受到當時人對他的批評,
讓他後來鑽牛角尖無法自拔,
最後選擇死亡來解脫,
1926年他坐上基隆駛往橫濱的大丸號輪船,跳海身亡。
令人覺得惋惜的是,
當時由於日本人對高山族的征討,
造成原住民部落、文化的消失,
森氏首要之務應是做好「立言」的工作,
將他的原住民知識付諸文字,
「蕃人樂園」並不急在一時,
卻因他的“選擇”錯誤,
許多寶貴的台灣高山族資料也隨著他的死去而“死去”……
森丑之助從日治時代初期,即走遍台灣山林,調查各部落,
其踏查規模遠超過同期到台灣研究原住民的伊能嘉矩和鳥居龍藏,
不僅記錄了百年前台灣高山原住民的真貌,
更有許多超越學術的前衛觀點,
他認為原住民是善良、純樸、可溝通的民族,
對各個民族特質有其描述,
例如「群雄割據的泰雅族和同心協力的布農族」、「與世無爭的雅美族」……
其中他對布農族最為欣賞,說他們體力好、勇敢……等,
並且闡述他們的傳說(或迷信)對台灣山林保育有莫大貢獻……
(剛好前幾個禮拜,中視“MIT台灣誌”在介紹布農族的舊部落之旅,
可以互相配合,
節目中主要是介紹由於七二水災沖毀丹大林道的孫海橋,
也使他們返回舊部落之路更加艱辛,
趁著某次機會,製作群與他們一同重返舊部落,
在他們身上可以體會到森氏所讚譽的特質,
不過老的一代對於新的一代已喪失此特質憂心忡忡……)
楊南郡的研究也很紮實,
除了蒐集森丑之助散佚各處的資料、史籍,
甚至親身循著森氏當年的足跡,
踏勘森氏造訪的部落,
並對新舊地名加以註記,
使人可以清楚對照,
但由於自己對台灣山林的認識不多,
所以看這本書還是會“霧煞煞”,無法配合,
儘管如此,心裡還是會對他們走過的路線心生嚮往,
好想親自去踏查……
不過N年前的魚路古道我就無法全程走完了,
八通關古道、浸水營古道……這些地方更不用提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ngyun123 的頭像
    ningyun123

    小蠻牛+愛酷蛇=幸福滿滿

    ningyun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